中国人在春秋时期的铸剑术就已经让人叹为观止,只不过当时大多铸造的是青铜剑,而铁剑数量不多,长度也有限。直至到了战国初期,钢铁制造工艺兴起,钢铁剑的长度不断增加,直至超过青铜长剑。这个时期的剑都是经过精细的研磨加工,剑身呈现乌黑的光泽,有些剑身还做了防锈处理,可见当时的技术已经十分发达。
西汉时期,战争中随着骑兵的大量使用,配合冲锋陷阵和马上交战的战术需要,对兵器的强度有了新的要求,这个时候钢铁刀剑顺应时代的需要,一举成为了战场上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到东汉时期,百炼钢技术和淬火技术的成熟,使钢铁刀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韧和锋利程度。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当今世界上的制刀强国日本开始来中国拜师学艺了。
汉代木制剑拵铁剑 公元前2-3世纪
到了唐朝,一直被日本称为“唐样大刀”的中国刀又有了很大发展。这种刀一般刀首无环,柄部以木夹裹铁茎,外缠丝绳,刀首包裹金属饰件,刀柄与鞘均镶金嵌玉、裹以鲛革,装饰华丽非常,日本人就是在精心模仿唐刀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了后来的武士刀。此时正是我国钢铁刀剑发展的颠峰时期。
91年发掘的窦缴墓唐刀
在宋元时期,中国的刀剑型制完全改变,宋代手刀和环首直刀成为后世中国宽刃大刀的前身,元代弯刀则被继承发展为曲刃明清佩刀,最重要的是已经运用了纯熟的夹钢技术。
但到了明朝,中国的制刀术显然已经落后于日本,因为当时倭寇频频来犯,当时的军队在与倭寇作战时,手中的兵器常被精良的日本刀磕折,因此死伤极重。当时抗倭名将戚继光曾上书朝庭,向日本订购了一批军刀,据史书记载,这批军刀在战场上曾有不俗表现,后来多有中刀仿造日本刀型,而锻造方法则为中式。
清代刀剑可谓品种丰富,良莠不齐,至嘉庆后,武备废弛,刀剑无论是工艺还是品质都均走向衰落。两次鸦片战争后,更是败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威风尽失,刀剑制造业迅速走向衰败。光绪后期清朝改建新军后,引进现代枪炮,放弃传统战刀改用西洋制造和形式的军刀,冷兵器战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