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心斋-古董兵器研究修复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小刀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日本甲胄入门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0:56:52 | 只看该作者
兜的结构


日本古代的头盔称之为兜,从平安时代至幕末, 兜的形制相当瑰丽美观,富威吓性和观赏性。星兜、筋兜、头形兜、突盔形兜、桃形兜、锥形兜、南蛮形兜、变形兜….等,造型多种多样。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主体部分钵,眉庇、吹返、铔(<a href="javascript:showMoji()"></a>,缀)、颊当、喉轮等及其它装饰性附件。他们是珍贵精美的工艺品,也是日本波澜动荡之历史的见证。


日本兜的特色是其大型的眉庇和较大的护颈甲,以及其特有的装饰物。在古坟时代所发掘出的眉庇付胄就已经具有了很大的眉庇,这一点一直被日本人所继承。兜基本由钵、铔(<a href="javascript:showMoji()"></a>)和立物三部分组成。 钵指的是头盔的主体,即保护头部的圆形部分,因为形状似一个翻过来的碗,故得名钵。铔也来源于汉语,指保护颈项的铠甲,如“明光钿甲照铔铔”。<a href="javascript:showMoji()"></a>和缀则是日造汉字,也专指头盔后面的护颈甲。立物则是日本特色的装饰装饰物。


<a href="javascript:showMoji()"></a>附在钵的下方,对头后的颈部起防御作用。<a href="javascript:showMoji()"></a>在各个时期形状变化都很大,镰仓时代的铔一般由4-5段的札板制成。正面两侧向后翻转的部分称为吹返,其外层是绘着精美图案的皮革,即韦。<a href="javascript:showMoji()"></a>铔的形状从镰仓时代开始变成大型化,像斗笠张开的样子,称为笠<a href="javascript:showMoji()"></a>,对应的样式则被称为馒头<a href="javascript:showMoji()"></a>。吹返的大小根据个人喜好也不相同。到了战国时代,吹返变得很小,有些兜甚至取消了吹返。


日本的兜在上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很多的演变,之间又有着难以割断的传承。本节分两个部分进行介绍:大铠之兜和具足之兜。其中大铠之兜主要为星兜和筋兜,搭配腹卷所用的兜多数也采用了星兜,筋兜这些形式,故也将其归纳为一类;具足之兜则主要为筋兜和变形兜等等。



大铠之兜

<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087.jpg"/><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088.jpg"/>
搭配大铠的兜只有筋兜和星兜两类,两者在除了钵体的不同以外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星兜出现较早,一般仅与大铠进行搭配。而筋兜出现较晚,除了与大铠搭配外,也可能与具足搭配。


大铠所用的兜的钵体有着以下的特征性结构:


天边座:乌帽子在日本古代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乃是武士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服饰之一。尤其在平安,镰仓时代更是如此。这一点也反映到了日本的头盔设计上面。在兜的顶部特意开有一孔,用于把乌帽子的顶部从中拽出来。而这个孔上的金属构件就叫做天边座。


至于为什么要把乌帽子从头盔里面露出来,大概就是要告诉大家:“我可是戴了帽子的文明人!”的原因吧。。。笑


笠<a href="javascript:showMoji()"></a>:自镰仓时代以后,大铠的<a href="javascript:showMoji()"></a>,即护颈甲多呈张开的斗笠性,故称为笠<a href="javascript:showMoji()"></a>。不过在南北朝之后也出现有隆起的馒头<a href="javascript:showMoji()"></a>。典型大铠之兜的<a href="javascript:showMoji()"></a>是用五枚札片缀合而成,上面的四叶向前延长并翻卷,形成吹返。


吹返:吹返其实是作为护颈的的一部分发展出来的。在吹返的正面的上两叶表面也会覆有一块长方形的皮革(多采用鹿皮),形成吹返的表面,其上还常有金属装饰物和装饰性图案。


笠印之环:在兜的后部还有笠印之环,用以在上面插小旗来做辨识的标识物。这也是大铠之兜的特征,因为在室町时代,旗指物(即武士们背后的小旗)一类的标示物被广泛的应用之后,已经不需要使用笠印,肩印这些标识物了。


筱垂:在上图所示的星兜钵体上,还有星兜所特有的筱垂。筱垂是星兜钵体上的装饰性组件,常常采用表面镀金工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有这样的设计,而筱垂的数目也各不相同。

<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089.jpg"/><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090.jpg"/><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091.jpg"/>
从左到右,依次为吹返,铲形,笠印之环。
前立:在日本甲胄术语中,立物指装在头盔上的装饰物,前立就是固定在头盔前部的装饰物。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头盔装饰物都放在盔顶,但是因为日本头盔的盔顶是天边座,没有办法安放装饰物,所以他们独辟蹊径,想出了在头盔前部安放装饰物的做法。又因为装饰物在头盔前部,为了让敌我双方都能看清楚,所以特意做的又高又大,最后就形成了日本头盔中所独有的这种铲形。大铠中所用的前立样式比较固定,多数采用形状类似铲形的金属薄片制成,因此往往用铲形来代指大铠的前立。受唐朝文化的影响,在平安时代的前立常在铲形的基部上绘有狮子图案,在前文[星兜与筋兜]一节中,附图中星兜所用的铲形就在其基部上绘有狮子图案。后来则干脆将铲形座也做成狮子头或者与狮子相似的魅(山鬼)的形状。最早出现的铲形非常之细长,被称为长铲形。发展到室町时代的铲形则逐渐变得越来越宽大,有的铲形中间还有一根直立金属片(代表为毛利元就的色色威腹卷,其所用的筋兜上所配的铲形)。铲形的出现为后来的当世具足中多姿多彩的前立奠定了基础。
进入到江户时代之后,复古调的大铠重新流行起来,人们也在原有的铲形前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新的立物。在现存的江户时代大铠中,除了常见的铲形以外,还出现了木雕的龙形前立,狮子前立等等,非常的精美。虽然在室町时代就可能已经有了这样类型的立物出现,但是这类立体装饰物的使用在江户时代达到了最高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 20:59:07编辑过]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00:39 | 只看该作者
<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092.jpg"/><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093.jpg"/>
从下到上为大铠所用铲形的发展变化过程,其趋势为逐渐变宽,变短。
右图为山鬼前立,据说武田信玄所用的诹访法性之兜就使用这种前立。下图为龙形前立。
<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094.jpg"/>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00:56 | 只看该作者
具足之兜

<img id="_x0000_i1120"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095.jpg"/>

被称为当世具足的甲胄流行于日本的室町和安土-桃山时代,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也被称做战国时代。源于大铠的筋兜仍然在当世具足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已经和大铠中的筋兜有了很大的不同了。不过它们也保留有大铠之兜的痕迹,比如笠印之付环这样的结构虽然已经丧失了实际用途,但是仍然能在具足之兜中看到。

具足的应用非常广,也可以与很多种样式的兜相搭配。但是一般来说,具足中的兜在结构上具有以下的几个主要特点:

具足中的筋兜的间数较为固定。图中所示的为六十二间筋兜,就是使用了六十二片蚓板整合而成的兜体,蚓板的上部在八幡座处汇集在一起,从兜的顶部看来如同放射线一般。上图中的具足中的兜体为铁制,采用的是室町时代非常流行的阿古陀兜型,伊达政宗所用的兜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图片中的兜即为伊达政宗所用兜的现代仿制品,但是没有装上特色的三日月前立)

吹返小型化,基本上只作为装饰品使用,不再由护颈翻卷而成,而是独立的小型装饰结构,上面常绘有所属者的家纹。 这一点是当时具足中所用的兜与大铠中所用的兜的最大区别特征之一。

八幡座与共铁:在兜的顶部有一金属结构,由星兜的天边座演变而来。这一结构在筋兜中常被称为八幡座,而在当时具足所用的筋兜中往往称之为兜体之共铁。两者,都有帮助固定蚓板的作用,只是材料不同。顾名思义,共铁材料为铁质,而八幡座的材料常镀金镀银。在一些其它形式的兜中,虽然并不需要这一结构却也依照传统在兜的顶部装上了八幡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美观的效果。

革每的活动性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组成革每的札片之间留出了一定的空隙,而札片之间通过绳带连接的方式也使得革每可以较为灵活的活动,而不像星兜的革每一样僵硬。下图为一种革每的札片的编制方式。

<img id="_x0000_i1121"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096.jpg"/>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01:24 | 只看该作者
前立,肋立,顶立,后立


在战国时代,在大铠所用的兜的铲形的基础上,立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肋立,顶立,后立这些新的立物样式。立物的本意就是做作装饰之用,为了满足当时武士们的炫耀心理,这一时代的立物异常的多姿多彩,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具足中所用的前立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即在旧有前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金属片为主体的立物。其外形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形成了月牙形,三日月形,八日月形,半月形,月轮形或者日轮形等等。所谓的三日月,指的就是下弦月的意思,伊达政宗的经典形象即为头戴有三日月前立的兜,上杉谦信也有梵三日月之兜,其前立的形状结合了三日月形和日轮形。在这一时期也有使用文字来作为立物的,比如直江兼续的爱染明王之兜,就使用了一个大大的爱字作为前立。第二类即立体形的立物。将形象化的物件作为立物,如上杉谦信所用的饭净明王之兜,就用了饭净明王的塑像来作为前立(下图),东北大名津轻为信也使用了禅杖形状的前立。

<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097.jpg"/>

室町时代开始,肋立也开始出现在头盔上面。顾名思义,肋立就是对称地安置在头盔两边的立物。好像真田幸村,本多忠胜,山中鹿之介这些名人都曾使用过带有鹿角肋立的兜。冲天肋立在安土桃山时代末期也比较常见。著名的有井伊直正,岛清兴,后藤又兵卫,石田三成等武将所用的冲天肋立。很多立物非常的大,比如德川家康,福岛正则都使用过带有大水牛肋立的兜,但巨大的牛角形立物其实都是中空木制的,所以并不会太重。下图左为后藤又兵卫的冲天肋立筋兜,右为井伊直政兜的复制品。
<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098.jpg"/><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099.jpg"/>
因为旗指物的出现,使得笠印的作用被替代了,因而头盔上原有的笠印之付环也就没了用处。所以在安土桃山时代的时候,后立也出现了,并且受到了很多武将的喜爱。山内一丰的御币后立,丰臣秀吉的马兰后立等等,都已经成为了这些武将的个人标志。
在头盔取消了天边座之后,日本人也像世界上的其它地区一样,开始在头盔顶部安置装饰物。这类立物羽毛或缨饰,比如神原康政等人就曾使用过装有羽毛顶立的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 21:03:04编辑过]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03:25 | 只看该作者
名兜小览:


一之谷兜 《平家物语》中说:“一之谷北为山、南为海……岸上峭立,仿佛屏风。”在源平合战的时期,这里发生了著名的一之谷合战。一之谷兜的特点是钵的顶上很高且平,模仿一文字般的断崖。福岛正则、黑田长政先后用过此兜,但是后来该兜在黑田家一直保留了下来。除了黑田如水使用朱漆合子形兜外,黑田家历代当主也多用一之谷兜。

<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00.jpg"/><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01.jpg"/>
右:黑漆涂南蛮钵齿朵前立兜,由丰臣秀吉赐予黑田长政,曾被称为“天下有六副铠甲”之一,乃是日本的国宝。 其特点为金色齿朵前立,德川家康也曾经使用过这样的前立。

左下图为黑田如水的银白碳涂合子形兜,右下为黑田光之的朱漆合子形兜。(其实黑田如水也有一个朱漆合子形兜)
<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02.gif"/><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03.gif"/>

大水牛肋立桃形兜:在朝鲜的时候福岛正则和黑田长政为了庆祝双方间的误会消除了交换了头盔,因此在关原之战的时候黑田长政就戴着这顶头盔。在福岛家被德川幕府除籍之后,这顶头盔被黑田家所保存了下来。

<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04.jpg"/>

银箔乌帽子兜:加藤清正(1562-1611)所爱用的的银制头盔,其形状类似于公卿所戴的高帽(乌帽子形兜)。两侧还绘有红色的太阳图案。这种式样的头盔很为战国末期的高级武士所热衷,因为可以让在战场上显得与众不同。而在混乱的战场上当这样的头盔被卫兵用矛杆高高举起的话也可以起到标志物的作用。该头盔在明治初年被以一万两的价格卖出。

<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05.jpg"/><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06.jpg"/>

金鲶尾兜(上右),前田利家所爱用的头盔,有说法是由织田信长所赐予。他的儿子前田利长使用银鲶尾兜,两者的款式完全一样。该兜的外形有如倒立的鲶鱼般,从头上朝着天上高高突起,给人深刻的印象。据说蒲生氏乡也爱用此兜。


下左:上杉谦信的银箔押付兔耳形兜,现藏于国立民俗历史博物馆,在战国时代还有很多其它的兔耳形兜。
下右:黑漆涂兔耳形兜,由丰臣秀吉赏赐给京极家,后归德川家所有。

<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07.jpg"/><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08.jpg"/>

直江兼续的瑞云爱染明王之兜,上面装有代表直江家所信奉的爱染明王的“爱”字前立。因其样式的特别而引人注目。
<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09.jpg"/>

下左为加藤嘉明所用的日轮后立瑞雪鹰嘴形兜,右下为加藤嘉明的银箔押富士山形兜。日轮乃是加藤嘉明的家纹。

<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10.jpg"/><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11.gif"/>

与黑田家类似,井伊家历代家主基本上都使用朱漆涂二枚胴具足,所使用的头盔的样式也基本相同,都有巨大的冲天肋立。下左为井伊直孝所用,下右为井伊直政所用。

<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12.jpg"/><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13.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 21:09:22编辑过]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11:19 | 只看该作者
四、甲胄的分类与命名

日本铠甲的命名 最为让人感到迷惑和不解的。这是因为其中夹杂了大量的专有名词和术语,而且所用的词也与常用语中存在差别。那么甲胄的命名是怎样进行的呢?下文将对甲胄命名中关键的威,札,胴进行介绍。


在日本文化中,绳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装饰中经常出现,而且常常被赋予了有象征意义的名字。比如“水引”“御币”也可以看作一种绳的变形体。在日本甲胄术语中,威指的是连接札片之间的绳带的编制方式,而幺指绳带。

下面为甲胄中常见的威的颜色命名(下面使用了繁体,因为简体的显示出下了问题)


<table class="MsoNormalTable" cellpadding="0" 0cm? 0cm="0cm">
<tbody>
<tr>
<td>
<img id="_x0000_i1139"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14.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40"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15.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41"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16.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42"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17.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43"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18.gif"/></td></tr>
<tr>
<td>
白么威</td>
<td>
紫么 威</td>
<td>
紫坐浓着长威</td>
<td>
红威</td>
<td>
红下浓</td></tr>
<tr>
<td>
<img id="_x0000_i1144"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19.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45"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20.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46"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21.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47"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22.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48"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23.gif"/></td></tr>
<tr>
<td>
緑深铠</td>
<td>
浅木威</td>
<td>
黒么威</td>
<td>
绀么威</td>
<td>
黄么威</td></tr>
<tr>
<td>
<img id="_x0000_i1149"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24.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50"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25.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51"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26.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52"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27.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53"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28.gif"/></td></tr>
<tr>
<td>
朽叶色唐绫威</td>
<td>
麹尘威</td>
<td>
萌黄么威</td>
<td>
萌木裾浓</td>
<td>
绀村浓</td></tr></tbody></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 21:12:31编辑过]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13:23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lass="MsoNormalTable" cellpadding="0" 0cm? 0cm="0cm">
<tbody>
<tr>
<td>
<img id="_x0000_i1154"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29.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55"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30.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56"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31.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57"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32.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58"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33.gif"/></td></tr>
<tr>
<td>
色々村浓</td>
<td>
耳坐滋</td>
<td>
赤威肩白铠</td>
<td>
栌匂威</td>
<td>
匂肩白缀</td></tr>
<tr>
<td>
<img id="_x0000_i1159"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34.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60"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35.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61"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36.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62"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37.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63"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38.gif"/></td></tr>
<tr>
<td>
色々匂威</td>
<td>
肩异色威</td>
<td>
妻肩匂威</td>
<td>
沢泻威</td>
<td>
逆剪草威</td></tr>
<tr>
<td>
<img id="_x0000_i1164"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39.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65"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40.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66"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41.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67"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42.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68"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43.gif"/></td></tr>
<tr>
<td>
浅木么片红</td>
<td>
编异色</td>
<td>
黒革中白么</td>
<td>
中异色</td>
<td>
腰取威</td></tr>
<tr>
<td>
<img id="_x0000_i1169"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44.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70"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45.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71"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46.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72"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47.gif"/></td>
<td>
<img id="_x0000_i1173"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48.gif"/></td></tr>
<tr>
<td>
妻取威</td>
<td>
卯花妻取威</td>
<td>
樫取威</td>
<td>
色々威</td>
<td>
小桜威</td></tr></tbody></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 21:13:47编辑过]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14:06 | 只看该作者
毛引威:在编制小札的过程中使用的工艺,因为威毛排列的非常紧密而得名。

色色威:在编制札片的过程中使用三种以上的不同颜色的威毛的工艺。

素悬(挂)威:威毛反复的穿过札片之间的洞的编制工艺,代表作为本多忠胜的 黒幺素悬威五段大袖。

绯威:利用绯色的威线来编制的工艺,常用于大铠。

赤丝威:顾名思义,使用红色的威线编制的手法。最早的赤丝威来源德川家康所传的小腹卷,相传是今川义元为了其子氏真和家康而在奈良派人做的。

除上述的威种类以外,还有数十种不同的威的种类。如缥丝威,褄取威,小樱韦威,腰取威,泽泻威,肩异威,幺肩赤威胴丸,樫鸟幺肩赤威胴丸,绀幺威等等;威也经常使用幺的颜色来命名,如黑幺威,浅葱幺威等等;也有不使用幺的颜色,而以白革威等方式命名的做法。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14:27 | 只看该作者


(此段引用了<u>陆奥默兵卫</u>的部分文字,在此向其表示感谢!)

札在汉语中是指写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而在日本甲胄术语中引申为甲片(札片)的整合方式。在日本甲胄中,主要有四种札的方式:板札,切付小札,伊予札,本小札。

板札就是由几段整块的板扎成当世胴的工艺;

伊予札是由大约烟盒大的札片编成当世胴的工艺;

切付札脱胎于板札,是在整块札板上做出密集锯齿以形成类似于本小札效果的工艺,因此有时也叫做切付小札。

本小札就是使用橡皮大小的札片密集地编制成胴的工艺。

就工艺难度而言:本小札第一,伊予第二,切付第三,板札最为简单。正因为本小札的工艺最为繁琐,效果也最为华丽,所以织田信长送给上杉谦信的本小札色色威会被作为重宝来看待。

本小札是竹木质,所以虽然外形和切付札酷似,但是质感要比铁质的后者来得厚重。本小札一般解读为正宗的小札,但是本字的古意也指代木。下面以袖为例,展示四种札的排列

<img id="_x0000_i1174"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49.jpg"/>
本小札

<img id="_x0000_i1175"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50.jpg"/>
伊予札

<img id="_x0000_i1176"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51.jpg"/>
板札

<img id="_x0000_i1177"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52.jpg"/>
切付札

在板札和伊予札中,铁和革材质的实物大约各一半。本小札用竹,切付札用铁,也就是九成左右的情况。但它们偶尔也有用皮革的。在本小札中是绝对没有完全使用铁制札片的,因为几千枚铁片加上漆涂的分量会让亚洲人难以穿戴。在15世纪以前,小札常有铁,革交错编扎的,以求强度和轻便两全其美。室町以后,金属开采扩大,工艺提高,铁不再象古时那么稀罕,所以出现了大量铁甲材质的当世具足。本小札由于制作繁复,不适合战争需要,渐成冷门,材质则终江户复古至近现代等身,始终以漆涂竹木为主。

除此以外,还有所谓的革札。其材料为水牛皮,皮厚1/8英寸。西方国家的甲胄爱好者在自己做制作等身甲胄的时候常以黑塑料取代水牛皮,漆涂后无论外观和质感,都和牛皮差不多。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14:46 | 只看该作者


胴乃是日本甲胄中对躯干部分的称呼,其分类方法很多。最简单的分类是根据组成胴的部件数来分,比如二枚胴,五枚胴。还有根据地域特点不同而分成最上胴,仙台胴,甲州胴等等。以及根据札片的排列方式,如横引,竖引等等。下面就对一些重要的胴的类别进行介绍。
(部分图片文字根据<u>陆奥默兵卫</u>的资料进行整理,向其表示感谢!)

桶川(侧)胴:最为常见的胴,多为足轻或低级武士所使用的板札,在札片之间的连接处打钉。多数情况下的桶川胴采用横蚓板的方式,即札片水平排列,少数是竖蚓板。(不知道为什么,在光荣公司所出的游戏战国无双中,很多杂兵所传的桶川胴都是竖蚓板的)
桶川胴 - 横引
<img id="_x0000_i1178"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53.jpg"/>
桶川胴 - 竖引
<img id="_x0000_i1179"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54.jpg"/>

毛引胴:运用小札毛引威密集编结法的胴
<img id="_x0000_i1180"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55.jpg"/>

缝延胴:此类最常用的即伊予札,注意札片的形制大小,特殊的威毛造型。下为伊予札缝延胴
<img id="_x0000_i1181"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56.jpg"/>

菱缝胴:桶川胴的变异,不用钉子,改用交错的菱缝编结札片
<img id="_x0000_i1182"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57.jpg"/>

胸目缝胴:实为菱缝胴的一种,世间良彦等人习惯将之细分。
<img id="_x0000_i1183"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58.jpg"/>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15:13 | 只看该作者
佛胴:最早是用一块铁板打造而成,铠甲表面平滑,没有接缝。后期受南蛮胴具足的影响,前胴、后胴各用一块铁板打造。事实上用一块铁板打造的具足并不多,多数都是在内侧有纵接缝或是横接缝的桶侧胴,在表面覆革并涂漆,使其看起来像一整块。这种胴也被称为“包亿(fo)胴”。因为其表面光滑,只能用黑漆或是红漆,所以在绘画、雕刻等附加装饰方面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其光滑宽大的表面也可以使用时绘的工艺。
<img id="_x0000_i1236"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60.jpg"/><img id="_x0000_i1237"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61.jpg"/>
佛胴<?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
<o:p></o:p>
<img id="_x0000_i1184"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59.jpg"/>
著名的佛胴以家康的金陀美具足为代表(左)
<o:p></o:p>

雪下胴:根据雪下田七郎命名,又称仙台胴。存世的都为五枚胴,特征是狭长,草褶多,小鳍护肩,通常不必装备当世袖。
五枚雪下胴 竖引
<img id="_x0000_i1185"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62.jpg"/>

仁王胴:取名自苦行僧干瘪的胸腹
<img id="_x0000_i1186"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63.jpg"/>

片肌脱胴:由仁王胴发展来,相当于部分的仁王胴。
<img id="_x0000_i1187"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64.jpg"/><img id="_x0000_i1188"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65.jpg"/>

最上胴:根据产地(最上)命名,简而言之就是素悬威或毛引威的板札,多为五枚胴
<img id="_x0000_i1189"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66.jpg"/>

鸠胸胴:胴的正中有一凸起的竖脊,常见于南蛮胴,也有从传统的桶川胴变化而来的(前胸多一条竖脊就是)
<img id="_x0000_i1190"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67.jpg"/>

段替胴:顾名思义,两种不同款式的组合,比如胸部或腰部小札,其余为桶川,伊予札,最上等。
<img id="_x0000_i1191"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68.jpg"/><img id="_x0000_i1192"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69.jpg"/>

南蛮胴:采用欧洲(南蛮)胸甲样式的胴,下文中将单独介绍
<img id="_x0000_i1193"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70.jpg"/>

畳胴:俗称榻榻米胴利用骨牌金,龟甲金这些甲片连缀成甲的方法叫做畳,因而使用了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胴叫做畳胴。
<img id="_x0000_i1194"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71.jpg"/><img id="_x0000_i1195"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72.jpg"/>

下表是西方甲胄权威Anthony Bryant列举的胴型与款式的搭配表,(由<u>陆奥默兵卫</u>翻译整理,向其表示感谢!)
<img id="_x0000_i1196"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73.jpg"/>
字母符号的意义:C = 常见;E = 有存世的样品;P = 可能的组合,虽然没有实物存世;X = 绝无可能的组合

由表中可知:雪下胴只有五枚的,而五枚佛胴与它的区别在于弧线更接近桶川,草褶数目在传统的6 - 8幅之间;雪下胴的草褶在9 - 11幅之间。最上胴存世的也只有五枚形制的,所以五枚腹卷胴有时也叫最上腹卷胴。

古典胴(大铠,胴丸,腹卷)在札法上与当世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立拳部分的段数:古典的前立拳为二段,后立拳二段或三段,胸下的冲胴(长侧)部分为四段;当世胴更细密,前立拳三段,后立拳四段,冲胴五段,显然是通过缩小札片达到增加段数的目的。小札的密度低于正常标准,有时也被称为大札,毛引威很粗疏,一看就知道,但是大札也算一片一片串起来的本小札工艺。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15:32 | 只看该作者
南蛮胴

首先来看南蛮胴的来历。秀吉一直喜欢各种华丽的铠甲,南蛮胴自然也受到了他的青睐。根据记载显示,菲律宾总督堂-弗朗西斯科曾派遣大使前往日本,要求秀吉归还之前被扣押的西班牙大帆船圣菲利培号的时候,在文书中提到有“两副盔甲”作为赠品。在死前秀吉共收藏有四套南蛮胴,西班牙葡萄牙各二。

不过关于织田信长所用的南蛮胴(下图)的来源似乎不太明了,也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可能来自于是葡萄牙。因为信长和弗罗伊斯等葡萄牙传教士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关系。这套铠甲经过了日本工匠的改造加上了袖,草折,佩楯这些日本铠甲的组件,而胸甲也就是胴体部分则是舶来品。这领南蛮胴有着典型的西班牙风格,胴的中央上面还有十字花纹,不过整体来看比较粗糙,无法和同时期欧洲贵族所用的豪华铠甲相比。
<img id="_x0000_i1197"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74.jpg"/>
在关原之战的时候,有所谓的“天下有六套铠甲”的说法,家康将其中的几套赐给了自己忠心的部下们。这是因为在1600年四月,有一艘荷兰鹿特丹东方贸易公司的船带着包括三箱锁子甲和荷兰制铠甲在长崎海岸搁浅。后来德川家康将三浦半岛的一块土地封给了船长,并赐 名为三浦按针。

到了江户中后期,关于南蛮具足的记载就少了一些,大概是和日本那时候盛行盔甲复古,闭关锁国有一定的关系。不过在从欧洲飘洋过海而来的南蛮胴的基础上,日本甲胄师也开发出了和制南蛮胴,即在日本制作出来的南蛮式铠甲。

甲胄命名规范

在介绍了威,札,胴的分类之后,我们来看日本甲胄的命名规范:

一般来说,甲的命名按照以下的规则:特点+威色目+札种类+胴种类+袖种类

如熊毛植,朱漆涂,黑革包这些指出甲胄特色的形容词放在最前面,然后是威的种类和胴的种类构造,如二枚胴,桶川胴等等。最后则是袖的种类,如五段袖,丸袖等等。对当世具足而言,其命名中一般要指出所用胴的种类。

举例:
熊毛植+ XX威+二枚胴具足
红漆涂+XX威+仙台胴具足

而大铠,腹卷的命名中则需要指出札的种类和威的种类。
举例:
本小札+色色威
XX威+大袖

兜的命名按照以下的规则:特点+立物+ 间数(星兜,筋兜)+兜种类

举例:
马兰后立+唐冠形兜
三日月+六十二间+筋兜

在介绍一整套甲胄的时候,要先描述兜,再描述甲。
举例:
朱漆合子形兜+黑幺威胴丸具足
黑漆涂鲶尾形兜+鹌卷绀系威胴丸具足

在本章结束后,读者应该对日本甲胄的命名和分类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吧?那么这些甲胄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请看下一章——甲胄的制作!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16:06 | 只看该作者
五、著名甲胄介绍

日本人有着浓厚的尚武精神,武士家族更是自古以来有将甲胄作为家族中的重要宝物流传下来的习惯。江户时代的各大名家的甲胄样式华美,保存的更是完善。在明治维新之后,多数的大名家族都作为华族存留了下来,而他们过去所有的甲胄也被作为过去荣光的回忆而得到了妥善的保管。
除了德川将军家以外,在江户时代的诸大名家中,以井伊家,黑田两家的甲胄保存的最为完善。这两家始终作为历代当主所用的甲胄都得到了良好的保存。而且这两家所用的甲胄都有一脉相承的特点,往往数代当主所用的甲胄都存在着相同之处。自井伊直政始,直到幕末的大老井伊直弼,井伊家的历代甲胄都几乎都采用了包括冲天肋立,朱漆涂,二枚胴在内的构造元素。

最近在网络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日本名将甲胄的帖子,但是上面的甲胄多数的是现代复制品,难以体现甲胄的韵味。故笔者寻找了一些存世的精美甲胄的照片,以飨读者。



<img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75.jpg" align="left" v:shapes="_x0000_s1034"/><img id="_x0000_i1198"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76.jpg"/>
传为森长可所用黑漆涂伊予札具足,佩楯上有鹤丸家纹

<img id="_x0000_i1199"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77.jpg"/><img id="_x0000_i1200"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78.jpg"/> 
左:啄木幺素悬威伊予札胴具足,为真田昌幸所用 昌幸在上田原城之战之后,被和儿子幸村一起流放到高野山。而这领甲胄被他的家臣所保存了下来。这领甲胄包括铁制的突盔形兜,黑漆涂的伊予札胴。在佩楯上有描金的真田家六文钱家纹。
右:真田昌幸所用的升梯子二枚胴具足。在胴上绘有斜向上的梯子形状。真田宝物馆藏。

<img id="_x0000_i1201"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79.jpg"/>
图:黑田长政所用的黒皱革包五枚胴具足,关于他的一之谷兜可以参考前面[名兜小览]中的介绍。

<img id="_x0000_i1202"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80.jpg"/>
图:黒幺威革包畦目缀二枚胴具足,细川忠兴在关原大战的时候穿的就是这领铠甲。

<img id="_x0000_i1203"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81.jpg"/><img id="_x0000_i1204"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82.jpg"/>
左:上杉谦信所用具足
右:直江兼续所用具足

<img id="_x0000_i1205"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83.jpg"/><img id="_x0000_i1206"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84.jpg"/>
左:传为丰臣秀吉所有的色色威二枚胴具足。右:神原康政所用的南蛮胴具足。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16:33 | 只看该作者
<img id="_x0000_i1207"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85.jpg"/><img id="_x0000_i1208"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86.jpg"/>
这两领南蛮胴具足都属于德川家康,胸甲和头盔是在荷兰制作的,在此基础上配上了草摺和笼手。

<img id="_x0000_i1209"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87.jpg"/>
图:左为德川家康在桶狭间合战(1560年)时穿过的金陀美具足,也叫做大高城兵粮入具足(因为当时家康担负了向被织田军围困的大高城输送兵粮的任务),上面应用了很多金箔贴片,乃是一套豪华的甲胄。右面的白檀涂具足则是作为金陀美具足的替换品而制作的。


<img id="_x0000_i1210"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88.jpg"/><img id="_x0000_i1211"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89.jpg"/>
左:伊达政宗所用的黑漆鸠胸五枚胴具足,现藏于仙台博物馆。
右:伊达宗村所用的黑漆五枚胴具足,现藏于仙台博物馆

<img id="_x0000_i1212"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90.jpg"/>
左:仙石久秀所用的绀系威二枚胴具足,现藏于上田市立博物馆
左:松平忠周所用的绀系威白熊毛具足,现藏于上田市立博物馆

<img id="_x0000_i1213"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91.jpg"/><img id="_x0000_i1214"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92.jpg"/>
左:日之丸金箔押绀系威二枚胴具足,传为板仓胜重所用,现由高粱市收藏。
右:伊予札缝延粟色革包仏丸胴具足,为号称“西国无双的大将”立花宗茂所用的具足,现藏御花史料馆

<img id="_x0000_i1215"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93.jpg"/><img id="_x0000_i1216"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94.jpg"/>
左:金小札茶幺威二枚胴具足,为盛冈藩三代藩主南部重信所用,现藏于岩手县立博物馆
右:金茶幺威二枚胴具足,由生驹家传来,现藏于石川县立博物馆

<img id="_x0000_i1217"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95.jpg"/>
左:黑田孝高所用的朱漆合子形兜黑幺威胴丸具足。黑田孝高乃是丰臣秀吉的军师,其智谋为秀吉所深深忌惮。福岛藩的初代藩主黑田长政即为他的长子。
右:黑漆涂鲶尾形兜鹌卷绀系威胴丸具足,为黑田忠之所用。黑田忠之是福冈藩的第二代藩主,被称为暴君。

<img id="_x0000_i1218"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96.jpg"/>
左:酒井忠胜的伊予札桶侧二枚胴具足。这套甲胄据说是酒井忠胜14岁时和父亲忠利一起随德川家康,初次出阵关原之战时所穿的,甲胄棺上有「凤」的墨书。头盔是用薄钢接合的16间覆轮筋盔和5段护颈等的既轻又牢固的做法,只有唯一的压有金箔的狮面和涂黑漆金边的锹形的简单装饰,附属有黑漆面具。护身是用牢固的切割伊予札铁板缝制而成后再盖皮后用菱针缝合再涂黑漆加固的牢固构造,左侧用蝶番(套扣)连接,黑线连缀的护腿裙和当世袖。再加上锁制的飘笼手和越中佩盾和细竹护腿等。统一成黑色的实战用铠甲,没有华丽的构思和装饰而且轻又牢固,制作构造非常适合于活动。让人回想起不带太刀和腰刀的三河武士的勇猛意气。作为曾任职于幕府大老的第一代藩主的甲胄的确有点简素,但也可以看到就连武具示范着俭朴稳重的重视家康训诫的忠胜精神。从藩政资料可以看到这套甲胄作为藩主忠胜的衣服和父亲忠利的甲胄一起收藏在小浜城堡里,根据藩武具方严格管理下来的。在小浜藩主酒井家历代穿的甲胄包括本甲胄只有5套,其中3套现存市内(介绍引用自小滨市教育委员会)
右:酒井忠利的伊予札桶侧二枚胴具足。据说酒井氏和将军家德川是出自三河国酒井村的同一祖宗,在谱代诸氏中属于最古老之家。后来,酒井氏分为左卫门尉和雅乐头二流,成为三河松平氏家谱代成为家康直系,但是江户幕府成立以后,雅乐头系酒井氏任职将军家近侍大老等要职,占据了酒井氏的主流。小浜藩主酒井家,继承雅乐头系的正亲三男忠利曾跟随家康多次获得战功,于天正18年(1590)从武藏国国川得到3千石,又在骏河国田中那里得到1万石,然后再次移到川越,到元和5年(1619)时又加增3万7千石,留守江户城一直到年老。忠利的儿子忠胜和父亲一起追随家康,最初在下总得到3千石,宽永4年(1627)和忠利一起迁移到川越, 同11年(1634)称为若狭小浜第一代藩主。这套甲胄 是忠利上战场时穿的铠甲,头盔箱上写有「龙」的墨书,头盔是黑漆皮一谷装饰的日根野成盔,胸铠是盖皮的刻有伊予札铁板,然后和桶边接合用菱针缝合后再用黑漆加固的结实构造和用金茶线装有腿甲。最后加上锁制的瓢笼手和越中佩盾以及越中护腿的从战国时代到桃山时代流行的简朴制作法。这套甲胄虽是实战用做法,从那华丽的头盔插板的构思可以看到当时在战场上的潮流,是壮年武将穿的战斗愿望的粗俗制作。还有手背套和佩盾上有酒井家的家纹,各处遗留下的的损伤让人回想起忠利多多少少的战功(介绍引用自小滨市教育委员会)

<img id="_x0000_i1219"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97.jpg"/><img id="_x0000_i1220"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98.jpg"/>
左:酒井忠次的朱漆黑幺威二枚胴具足,藏于致道博物馆
右:千利休的绀幺威具足,为秀吉所赐

<img id="_x0000_i1221"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199.jpg"/><img id="_x0000_i1222"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200.jpg"/>
左:本多家传来的金鱼鳞小札胴具足
右:肋坂安元的浅葱幺威革包二枚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 21:17:05编辑过]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1:17:32 | 只看该作者
六、甲胄的制作与穿戴

日本甲胄的制作源远流长,不同的流派直接也运用到了很多独有的制作方法,让甲胄这种高级手工艺品散发出独有的魅力。日本对专门制作甲胄的人称为甲胄师,也称铠师,早期还有甲作、铠作等称呼。在日本历史上,从短甲、挂甲等制作开始就出现了专门制作人员。这些掌握甲胄制作技术的人员在古代只有豪门中才有,奈良时代,开始由这些专门制作人员组成朝廷的兵工厂。战争时代,这些人根据战争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了制作铠甲的技术。战国时代,这些人还被称为物具细工、具足细工、铠师、具足师等。

甲胄师的存在在奈良时代的文献中就有记载,在日本战国时代的文献中记载了一些流派,当时有名的甲胄师有京都的明珍派,而江户时代著名的有奈良的岩井派、春日派,纪州的杂贺派、左近士派、胁户派、甲乙女派等。

漆工艺

在甲胄制作中,日本所特有的漆工艺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下文中部分内容引用自小僧,已得到作者允许)

漆的用途
1装饰作用:古代日本甲胄是由工匠手工锻造出来的,其表面的质地很粗糙,和现代钢板铁板不一样,很难谈得上什么光滑。日本刀在锻打出来后,需要好几道打磨的手续,而且据说要换近两百种不同的磨刀石。而甲胄由于其功用和它的造型特别的原因,不需要也不可能采取打磨的方法。所以采用漆来弥补装饰,而且各种颜色的漆,大大增强了甲胄的外观,可以给敌人更大的震撼。
2造型作品:江户时代中,人们比较喜爱华丽的小札,但是小札的制作太过繁琐,因此出现了仿小札的工艺,主要是在铁片上,用漆和其它材质做成模仿小札样式的札篇。另外,和漆器一样,对漆面的多种处理,可以增加它的艺术感。而且对于植毛作品中,漆又起了固定的作用。

3防锈:在日本这个潮湿的岛国,铁制品的防锈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漆工艺与甲胄的制作相结合,正是很多古代甲胄能够历经数百年而不朽,完好的保存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之一。

革工艺

早在古坟时代的时候,为了追求甲胄的轻便,甲胄师们就发展出了将生牛皮经过长时间的煮和锤打,使之达到较高的硬度的方法。这样得到的产物被称作炼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炼革不仅被用于制作甲胄的各个部件,在江户时代也被用来制作轻便的叠具足。

在甲胄的制作过程中,日本人逐渐发展出了成熟的革工艺。在大铠中使用的皮革一般是较薄的鹿皮,不是被用来承受伤害,而主要起装饰和包裹的作用。在利用鹿皮所制成韦上面绘有几何图案乃是大铠的特色。

在当世具足中,也会使用皮革来包在胴的外面以增加对穿戴者的保护,这种做法被称作革包,主要有黑革包,粟革包,人色革包等等。多数的革包具足都采用了黑革包的工艺,先将

铁工艺

铠甲中大量的使用的铁材料,而铠甲师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还发展出了特色的铁精地工艺。早期的甲胄中所用的铁板比较粗糙,因此需要在表面施加厚厚的一层漆来保证甲胄表明的相对平滑。而随着炼铁技术的进步,通过手工锻造就可以制作出外表相对光滑,均一的铁质了,所以不用涂漆就可以保证其相对的造型光滑优美,而且对防锈方面也有进步。这种没有什么过多修饰的原铁材质制作工艺就被称作铁精地。

明珍派是从室町幕府起兴起的甲胄流派,这一门派的最大特色就是对铁和炼革的加工。而且明珍派早先就是铁匠。到了江户时代,明珍派大放异彩,他们用铁锻出的铁龙虾和铁蛇等可动铁玩具,都可以以假乱真。目前在日本制作铁筷子等铁器的行业中还有明珍的传人呢。所以明珍派可以说是铁精地的代表.一般来说,铁精地的工艺多用于面颊的制作。

在日本甲胄的制作中,还会广泛的应用到锥帏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锁子甲。日本甲胄中的锁子甲的制作坊式与欧洲式的锁子甲基本相同,但是日本的锁子甲中的铁环较为细小,常常用于缝在笼手的布料上,而基本上不会被单独的应用。在江户时代也有运用锁子甲制成的护颈。
<img id="_x0000_i1223"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201.jpg"/><img id="_x0000_i1224" src="http://www.famana.com/smbf/jzrm.files/image20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涤心斋古武备 ( 冀ICP备2021002448号 )

GMT+8, 2024-4-30 06:11 , Processed in 0.382559 second(s), 14 queries .

Copyright @ 2004-2015 www.dixinzh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